-
关于灰树花的历史这些您了解吗
菌类文化灰树花在我国民间有着悠久的采食历史。公元二世纪的《太上灵宝芝草品》中记载灰树花为白玉芝,称:“白玉芝生于方丈山中,其味辛,白盖四重层,下一重上有二枚生,并有 3 枚生上重珊,或生大石之上,黄沙之中,腐木之根,高树之下,名山之阴,得而食之,仙矣。白虎守之。”《太上灵宝芝草品》是传世最早的菌类典籍,属世界上最早的菌类图鉴之一。《太上灵宝芝草品》有赖《道藏》的编纂而得以保存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关于我国对蛹虫草的史料记载
什么是蛹虫草? 蛹虫草又命名为北冬虫夏草、北虫草、黄金草,是虫草属的一种,虫体是东北蚕蛹,菌类寄生其中,吸取营养,时间成熟后虫体上生长出幼苗,形似草。国内已知虫草有400余种,但具有药用价值的只有冬虫草和北虫草,被虫草即蛹虫草。 蛹虫草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、氨基酸、虫草酸、虫草素、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、虫草多糖、硒等功效成分,在药效、药理方面与野生虫草极为相似。但其中的虫草素、氨基酸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从古至今人们对菇蕈的美味始终萦绕舌尖
菌类文化菌菇是天然的碱性食品,中国人视干菇为重要的烹饪材料,很多菜肴都靠干菇提味;烹饪时,那泡过的菇水,比化学合成的鸡精或味精都更能提鲜。 时间过去千年,人们对菇蕈的美味始终萦绕舌尖。人们通过烤制、脱水、烘干、贮藏等手段,将鲜菇秘制成了干菇。凝聚着古老的食物保存方法的干菇,让我们意外获得了截然不同、甚至更加醇厚的味道。 宋朝的施枢有一首诗,叫作《玉蕈》:幸从腐木出,敢被齿牙和。真有山林味,难教世俗知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乾隆与猴头菇
菌类文化康乾盛世,国泰民安,乾隆东游西巡,无论走到哪里,都会把专做猴头肴的御厨带到哪里。一次乾隆南巡到达常州,天已午时,常州府备好宴席恭候,酒席丰盛,名肴迭进,可乾隆眉头不展,原来酒席上唯一没有猴头肴,于是乾隆令御厨速做奉上。乾隆对众臣称:“猴头殊可口,胜燕窝熊掌万万矣,长食轻身延年。”这些在《乾隆膳席》中均有记载。后世营养学家认为乾隆健康长寿、睿智聪慧,这与他食喜猴头肴不无关系。 猴头,又名猴头菇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上马石中隐藏着什么灵芝文化
上马石又名骑马石,是上马的垫脚石。古代的大户人家,在大宅门前常设置两块带有台阶的巨石,一块是供主人出行时登高上马用的,另一块是供主人归来时下马用的。由于顾及语忌,“下马”被认为不吉利,因而一般不叫下马石,习惯上通称上马石,也寓意官运亨通。 北京承恩寺上马石 上马石在我国秦汉时期就有了,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,当时主要置于驿站,供驿卒换马时上下马之用,以便快速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