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通江第一朵银耳
清道光年间,太平天国首领洪秀全在广西桂平西安金田村起义后,石达开衰精锐部队进入四川,雾露溪畔的农民举旗响应。通江知县姜凤仪派兵,将农民起义队伍困死在“九湾十八包”。起义军伐青树作鹿寨,阻挡兵官进攻。数月后,青棒上开满朵朵银耳,但谁也不敢食用。后被困义军饥不择食,采食后不但没被都市,而且个个身强体壮,连打胜仗。从那时起人民才知道了银耳的食用价值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这里的黑木耳早在唐代就成为钦点贡品
菌类文化房县位于神农架和武当山之间,是中国著名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和驰名中外的“木耳之乡”。房县黑木耳早在唐代就成为钦点贡品。从唐朝开始,房县人民一直有生产、食用黑木耳的习惯。 唐朝苏恭所著的《唐本草注》中,就提到了房县黑木耳的人工栽培方法:“桑、槐、槠、榆、柳此为五木耳……煮浆粥,安诸木上,以草复之,即生尔”。这是中国最早的黑木耳记载资料。据传,唐中宗李显被贬房陵后,心思郁结,久而成病,中医以黑木耳入药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这里的香菇历史可追溯至宋朝
菌类文化“庆元香菇”栽培历史悠久,是世界香菇之源。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宋朝,即菇神吴三公(真名吴煜)所在的朝代。宗谱载:“吴氏祖先于唐代由山阴(今绍兴)迁至庆元”,吴三公于宋高宗建炎四年(1130年)三月一十七日出生在龙、庆、景之交的龙岩村,因其在兄弟中排行第三,故称三公。吴三公发明了砍花法和惊蕈法,为后世培育食用菌类产品提供有效且实用的技艺。 庆元民间有“朱皇钦封龙庆景,国师讨来做香菇”、“国师献山珍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这样吃蘑菇更营养
菌类文化蘑菇含有多种维生素,尤其对摄取维生素D、维生素A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很多蘑菇中都含有胡萝卜素,在内可转变为维生素A,因此蘑菇还有“维生素A宝库”之称。 在超市或商场里出售的蘑菇有时会用水浸泡以保证质量。这样浸泡在水中的蘑菇,会有很多营养成分被溶解在水中,所以建议消费者最好还是购买新鲜的蘑菇。 有的消费者买回蘑菇后,习惯于储藏在冰箱里,觉得低温能更好地保证质量。其实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这个与食用菌有关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你知道吗
2022年11月,粮农组织(FAO)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(GIAHS)专家会议在意大利罗马召开,“浙江庆元林-菇共育系统”成功通过专家评审,正式获批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(GIAHS)保护名录。这一遗产的认定,填补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食用菌领域的空白。 据悉,庆元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山区,境内森林资源与物种资源丰富。八百多年来,庆元菇民创造和发展了以林-菇共育技术为核心的森林保育、菌菇栽培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近代桑黄的研究起始于哪里
菌类文化桑黄是种大型珍稀菌,作为传统中药在中国已有约两千年的历史,因其生长在桑属植物上,且子实体呈黄褐色而得名。 近代桑黄的研究起始于日本,长崎女岛的居民因食用岛上盛产的桑黄,患癌者较少。1968年日本学者研究发表了桑黄有卓越抗癌功效的文章,在后续研究中,桑黄还被发现有抗肿瘤、调节免疫、抗肝纤维化、降血糖、抗氧化、抗炎等功效,因其突出的药用价值被称为“森林黄金”。 上世纪80年代初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跳麂赠药
菌类文化很早很早以前的一个春天的早晨,一只小跳麂(像鹿,比鹿小,毛黄黑色,肉很鲜美)来到山坡寻食,寻呀寻呀,不觉离开了母麂。牠不时发出嗷叫声,想听到母跳麂的回声。突然,一个带弓的猎人朝小跳麂追赶而来,他是附近村庄闻名的猎人,箭法很准。小跳麂突然受敌,显得十分惊恐,拼命地逃跑。不觉来到了一户农家门口,有一个农妇正在饲鸡,小跳麂就急促地跪拜在农妇面前求救,农妇看了看远处追赶的猎人,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跳舞的真菌灰树花
灰树花,并不是一种花卉。而是一种生长在深山老林里的珍稀菌菇,因其外形婀娜如云,像是一捧盛开的莲花,故被人冠以花名。灰树花在日本被称为“舞茸”,几百年来野生于日本东北部深山。在江户时代,日本东北部地方向宫廷进献这种蘑菇,发现有很好的药效,便许以白银,让村民进山寻找。当时此物与白银等价,若能找到十公斤,即可终生衣食无忧。然而由于数量稀少,要想找到并不容易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貔貅口衔灵芝的寓意
菌类文化有不少人都会选择用貔貅来转运旺运,并且受益匪浅,造就丰功伟绩。貔貅口衔灵芝寓意,招财进宝,天随人愿。 貔貅口衔灵芝的寓意,包含有招纳四方之财之一。传说貔貅为龙之九子,有口无肛,只出不进,所以有招财瑞兽得到称号,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,龙头、马身、麟脚,形似狮子,毛色灰白,会飞。貔貅,又名天禄、辟邪、百解,共四个名字,雄性名“貔”,雌性名为“貅”,古时这种瑞兽一角的称为“天禄”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调理养生说天麻
菌类文化天麻又名鬼督邮、定风草,又因其茎如箭杆而色赤,故名赤箭。传说唐明皇李隆基每日清晨调服一盅赤箭粉,作为滋补上品以保健养生,然后再临朝理政。在四川、云南的民间,有“蜜渍为果或蒸煮食用天麻”的习俗,据说可祛风除湿、轻身增年。 据现代药理研究,天麻含有香兰醇、香荚兰醛、天麻素、天麻多糖、维生素A类物质、苷类、结晶性中性物质、黏液质及微量生物碱等成分,性平,味甘,入肝经,有息风定惊、利腰膝、强精力的功效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被香菇文化浸透的城市
菌类文化如果这个季节你坐车到了被称为“中国香菇城”的庆元县城时,扑面而来的一定是菇香。 一个个像小伞一样的果实,集药、用为一体的美味佳肴,有着其独特的功效而远销世界各地。虽然现代制菇的技术已经完全更新,但是整座城还是被浓浓的香菇文化所浸透着。 庆元的香菇市场堪称香菇行业的世界之最。800多年前,庆元的吴三公发明了香菇,在巍巍的百山祖下,慢慢向外面延伸,遍及庆元、龙泉、景宁三县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被誉为四时神药茯苓的传说
菌类文化据说,从前有一个富户,家里只有一个女儿。后来雇了个做工的,这个人很勤快,富户的 女儿喜欢上了他,但是富户很生气,把他撵走了。 打工的走了以后,富户把女儿也关了起来,不让他们见面。过了半年的光景,这女的得了麻疯病,家里人怕传染,就把她送到山里去了,那做工的知道了,也住到山里,给她买东西做饭伺侯她。大麻疯病人浑身都不象样子了,他也不嫌。 后来他也传染上了,怎么办呢?这年冬天他们正出来晒太阳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被南宋皇帝赵扩赐名的蘑菇你认识吗
有一种牛肝菌,生长在浙江、福建、湖南和云南等地区的松树林下,有粉色的菌盖、且带有网纹的菌柄、受伤迅速变蓝色的子实层体。它在民间有很多名字,如在浙江庆元称之为“黄殿菇”,在福建将乐叫它“松树菌”,在云南民间则得名“白葱”...... 黄殿黄肉牛肝菌的子实体 / 林文飞 摄 这种牛肝菌在浙、闽、滇同时“出圈”,在民间已经有上千年的食用历史,但在科学上一直没有确切的名字,直至2014年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蘑菇课菌香秘语
菌类文化去年深秋,我把七、八种香气浓郁的干蘑菇放进一个大茶叶盒。回省城过春节时伏案写作,把它放在书桌上。文思滞涩时打开盒盖,深深嗅吸盒内散发的气味,可提神醒脑,更能唤回秋天的林中记忆。 茶叶盒里有对子蘑(榆干离褶伞)、斑玉蕈、松乳菇、珊瑚猴头蘑、绣球蕈、蚁巢菌(鸡纵菌),我还特意加进两根白鬼笔的干菌柄用来调味,用土法制造出一个菌香宝盒,每当打开盒盖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 -
蘑菇被誉为长寿菜
菌类文化蘑菇素来被誉为“长寿菜”,因为其富含蛋白质、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,低脂肪、低热量,能益胃气,还有抗癌作用,因此很得人们的喜爱。由于蘑菇的品种多,因此,不同蘑菇最适合的吃法也不尽相同。 草菇最适合爆炒 草菇最适合爆炒,以减少维生素C的破坏。入锅前,先在鲜草菇的菌盖上划个十字形刀口,便于入味。之后,将草菇切片,投入锅中用旺火炒10分钟,加盐、味精、酱油等翻炒,更能保留其固有的鲜味。 平菇适合素炒做汤...
2024-12-31 0次
阅读更多